“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时,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频频出现。根据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甚至有数起**病例。”此言论一出,尽管公司极力澄清,但康芝药业在二级市场随即遭遇残酷抛盘,股价一跌再跌。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明文下发《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 ,规定尼美舒利口服制剂*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这几乎相当于康芝药业尼美舒利颗粒被死死扼住了咽喉。但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康芝药业仍然实现正利润。事实上,如果仔细研读康芝药业2011年年报,不难发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数据,公司总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业绩大幅下滑,但除尼美舒利颗粒以外的主营产品营收却巨幅上涨。康芝药业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减少2.45%;利润总额为579.44 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6.52%;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6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7.98%。其中,儿童药的总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8.34%,尼美舒利颗粒剧减72.23%,营业收入仅为6,169.73万元,而2010年该部分营业收入高达2.22亿元,另一方面,2011年公司刚推出的儿童药鞣酸蛋白酵母散贡献了3,202.90万元营业收入,且毛利率超过尼美舒利颗粒,达到81.37%,此外,成人药的营业收入也毫无征兆地同比上升457.53%。前审计总监举报虚增收入据报道,何晓梅被捕后,实名举报康芝药业可能存在资金不入账、设立两套不同账本、隐匿关联交易等多种违规违法行为。而公司对2011年业绩的解释为,“公司力推的新产品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较好的弥补了原主力产品的销量下降部分”。然而,何晓梅举报称:为弥补瑞芝清事件爆发导致的销售收入下滑,掩盖主推品种度来林销售情况不如尽人意,康芝药业营销公司通过虚构其他品种的销售,虚增销售收入。公告显示,2011年中期,广东大翔、海南宜通、海南昊德在康芝药业前五名主要销售客户名单上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对这三个客户的销售收入总计28,130,580.73元,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合计为20.87%。到2011年末,广东大翔跃居康芝药业应收账款前五名之首,其名下6个月内应收账款总额高达5250.33万元,占公司全部应收账款的比重达到了46.31%。截至2012年末,广东大翔、海南宜通仍为应收账款前五名中的前两大客户,这两家公司的应收款金额合计占公司同期应收账款总额的34.28%,达1700余万元。目前,康芝药业许诺的澄清公告仍未出现,其扑朔迷离的2011年账本真实面貌将是怎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