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厂家,同样质量的饼干,两家商场的销售价格却相差近一倍!昨天,市民蒋先生致电本报,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遇到的这件“离谱事儿”。5月3日上午,蒋先生在位于万柏林区重机厂附近的某超市内,购买了一盒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公斤装早餐饼干,单盒售价为22元。接着,他又到同属万柏林区的中奥商城办事,发现该商城同样一公斤装的嘉士利饼干每盒只售13元,和他之前在超市购买的同品牌饼干价格相差9元。这9元的差价,可以买到3公斤面粉,若加4元钱就可以再买到一盒“嘉士利”饼干。一盒“嘉士利”饼干到底该值多少钱?这也许是商家定价的策略和秘密。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近几年饼干的主要原料——面粉和食糖的市场基本稳定,价格涨幅不大,所以因为原材料等上涨而导致饼干价格变动的理由基本不存在。在其它商场饼干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超市内同类品牌饼干价格“疯”涨的依据是什么?随后,记者就此向市消协反映。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商品,不同场所售价不一,与很多因素有关。“进货渠道、采购价格是决定销售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介绍,不同商家的进货渠道不一样,有些是向一级经销商进货,有些则向二级经销商进货,也有向厂方直接进货的,导致商品从成本开始就不一样。再加上人工、商场的租金等其他一些费用,商品的零售价会存在高低不同的情况,不能简单判断其是否违规。但是,如果同一商品价格相差过大,则明显对消费者不公平,商家需拿出让人信服的价格制定依据。如果商品价格存在暴利情况,相关部门可对商家进行查处,并责令其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