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超市中的酱油品种繁杂,除了传统的生抽、老抽,还有诸如海鲜酱油、增鲜酱油、菌菇酱油、儿童酱油等等,价格也跟普通酱油相差好几倍。然而实情如何呢?菌菇酱油、海鲜酱油▷实情: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
很多人认为,海鲜酱油营养更好、味道更鲜。其实,大部分海鲜酱油中都没有所谓的海鲜成分,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真正起到提鲜调味作用的是一些琥珀***等食品添加剂。一些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5’-鸟苷***等,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为了增加鲜味,一些企业会把味精添加到酱油中,以增加氨基酸液氮含量,提升酱油等级。总之,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添加了更多的鲜味物质。购买酱油时不要被各种绚丽的名称蒙蔽了双眼。买“原味”的、等级高的酱油就行,烹饪时要少量使用。儿童酱油▷实情:纯粹是广告噱头
现在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开发出了儿童酱油,贴上“儿童”标签的价格飚升,是普通酱油的2.5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蒋卓勤曾告诉记者,小朋友3岁之前应该清淡饮食,酱油、盐都应尽量少吃,“儿童酱油”纯粹是广告噱头。一些消费者认为儿童酱油是低钠调料,实际上,超市中儿童酱油产品钠含量并不低,譬如某款儿童酱油,8毫升中就有544毫克钠,约是1.36克盐(1克盐≈400毫克钠)。有些儿童酱油还会打着补充氨基酸的旗号,事实上,酱油是由大豆、小麦等制成,原料中的蛋白质在发酵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氨基酸,也就是说,只要是酱油都含氨基酸。而一些酱油产品号称补锌、补硒,但实际含量很少,若为了所谓的健康目的长期吃,会让孩子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因此,儿童酱油不仅完全是营销噱头,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一句话总结:酱油别迷信那些花里胡哨的,买*普通的就行。那么,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呢?记住:一定要看清瓶身这三个地方——1、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拿到酱油后,*先看酱油瓶身“配料表”中的“氨基酸态氮”的指标,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确定一瓶酱油好坏(营养和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说,酱油的核心品质就取决于这项指标了。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因此,在挑选酱油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2、看是“酿造”还是“配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是传统的生产方法,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配制酱油:有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还有一种,是在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所以,酿造酱油 PK 配制酱油,**是酿造酱油更好啊!3、看是“佐餐”还是“烹调”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GB/TI8I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佐餐酱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烹调酱油: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