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有机食品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商家也对食品大做文章,不少产品都挂上了“有机”牌。可是,这一现象却存在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有机食品在一片叫好声中,却没有与之相应的销量。不少人只是在有机食品前驻足观看,随之又走向普通食品前,购买,挑选。中国食品招商网就以杭州为例,来看一下这种情况。随着中秋的日益临近,中国食品招商网在杭州各大超市发现,有机食品成为了货架上的一大亮点。从蔬菜、大米、食用油到中秋主打的月饼,“店长推荐”、“商家热推”的牌子随处可见,但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杭州一家超市,我们看到一种有机食品馅料的简装月饼被放在了显著位置。有位李姓顾客挑了好一会,却还是选择了普通的散装月饼。“有机月饼的价格有点贵,花大价钱买回去后,谁又能保证这些馅料一定是安全的呢?”像李先生这样存在顾虑的消费者还有很多。在一家有机蔬菜柜台前,很多消费者只看一眼价格,便转身回到保鲜蔬菜区挑选。“就多贴个标签,价格就这么高!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一位姓王的消费者谈到:“一斤有机大米的价格要20多元,是普通大米价格的10倍,实在是让人吃不起啊。”有机食品的“卖相”也让很多消费者大打退堂鼓。“这个黄瓜个小,又没啥光泽,能好吃吗?”一对年青夫妻拿起有机黄瓜看了一眼就放下。对此,超市的销售人员也表示很无奈,因为有机食品生产中不使用化肥,所以产品“卖相”实在和“美”搭不上边,所以有消费能力的白领阶层也很少来购买。“有机食品的淡季非常明显,即使现在正值中秋国庆两节时期,每天的销量额和普通食品比差距也非常的大。”某超市一位主管销售的王经理向中国食品招商网反馈到,现在超市中有机食品的总类虽然多,但数量却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准,“货多了就卖不掉,所以少摆点,就当品牌展示。”产能低下、价格昂贵,有机食品在目前的市场中还处于一个配角的地位。“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有机食品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广泛,制约因素也有很多,进入老百姓的"菜篮子"还需要较长时间。”杭州市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高举安全大旗的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也一直遭受质疑。杭州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很多食品的有机标志其实是绿色标志或者无公害标志,甚至是厂商自己的认证,但宣称的都是有机食品。“因此,我们在面对市场上形形**的有机食品时必须提高警惕,这样才能不陷入假有机食品的陷阱。”该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要加强对有机概念的认知,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国际认证”、“国际认可”之类的字眼,因为在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张可以“全球通行”的证明;另一方面,还要仔细看产品的包装,看用标是否规范,认证机构的信誉也是可参考的重要标准。有机食品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在很大程度上和市场上有机食品鱼龙混杂有关。中国人消费讲究物有所值,如果花了大价钱买回去的却是普通的食品,消费者就难以接受。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顾虑。看来,有机食品叫好不叫座,并不是人们的消费能力承担不起,而是缺少信任。中国食品招商网认为,有机食品要想较好又叫座,需要市场秩序的规范,有机品牌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