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酒行业,各种各样的酒种类,以及酒的包装日益增多。温州人坚持做传统,*后获得成功的思路启发了泸州的决策者:越是传统的东西,抗击风险的能力越强,把发展的土壤培植好后,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市场和泸州工业基础,在坚持“做传统”思想的指导下,泸州选择酿酒、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优势产业**工业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迅速出台,真干事,干实事,四大产业迅速壮大。前三季度酒类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34.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2%,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4.2个百分点;能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32.9%;机械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25.9%。 首先,集群发展,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增 园区是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泸州集中力量建设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州经济开发区、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轻工业园区7个产业园区,到2012年力争建成5个100亿元区,使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今年10月25日,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南A区入驻企业集体开工,吸引了全国22家酒业上下游企业携60亿元资金入驻。在金融危机阴霾中,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投资却热潮迭起。加上**期32家入驻企业投入的35亿元,近百亿资金蜂拥而入。 在酒业集中发展区,原料、灌装企业、包装材料企业和物流企业一应俱全。凭借成本*低化、信息无缝化、管理一体化和利益*大化,“抱团”强攻市场,前三季度,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产值和***收入达45.1亿元,同比增长81%。产业园区的“引擎”作用开始崭露锋芒。 “今后,我们还要延伸产业链,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到泸州投资。”市委书记朱以庄说。 国庆前夕,天华公司年产1万吨的γ-丁内酯项目及其系列产品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德国化工企业巨头闻讯,立即从总部派出专家,马不停蹄赶到天华公司,表达合作意向。 在朱以庄看来,一个地方如果培育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得资源集中、信息汇聚、成本相对较低等,其吸引力必将大大增强。许多酒业和化工上下游企业移师泸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强基 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提前半年具备50万标箱生产能力,川黔高速、泸渝高速及进港铁路建设、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等项目加速推进……今年,泸州把项目作为拉动内需、刺激增长的抓手,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前期准备一批”的思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工作目标为312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建设项目67个,计划完成投资107.51亿元。 “建设进度加快,源于我们做了一个调整:将原来实行的市级领导项目联系制度调整为市级领导项目负责制!”市长刘国强说,领导责任强化了,力度更大了。 泸州提出“项目承包,明确分工;每月交账,季度公示;奖惩逗硬,问责到人;盯死看牢,加快进度”的要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每月召开一次交账会,每季度在媒体上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对差的给予批评惩罚,对严重拖后腿,以及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追究责任。 古蔺建立快速解决问题机制,实施红、黄两色警示卡提示。因进度不快,县长负责的项目被亮黄牌。 “加快”氛围之下,人人奋勇争先。前三季度,全市施工项目达1866个(不含单纯购置和筹建),增长27.3%。
*后,“有形之手”发力,破除发展瓶颈 “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坚定了我们技改的信心。通过技改升级后,原来四五千元一吨的产品,卖到上万元一吨!”泸州宏景水晶玻璃有限公司伍棕耀说。 这家以废气为燃料生产**水晶玻璃的企业,年前准备进行技改,金融危机使企业犹豫不决。当泸州市出台关于技改优惠政策后,公司于3月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技改。 “在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政府不仅要给企业相应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建设,为企业渡难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泸州市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止滑回升的实施意见》,加大补助奖励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全力推动企业止滑回升。为解决融资难,全市担保公司加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至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92.9亿元,比年初增长30.7%。
泸州还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产品升级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泸州川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研制出独具特点的新产品,其两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品牌“带压换阀工程技术服务”及“井口安全液压截断系统”,分别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业务)市场的95%和60%,**国内同类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