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菜市场,你是否感觉到,*近,生活支出在增加,猪肉价在涨,奶粉在涨,白酒在涨,好些生活用品都在涨。
1、蔬菜: 同比去年涨14% “蘑菇卖到五六块一斤,吃不起,吃不起!”市民阿姨在锡城学前街农贸市场买菜时,听到报价,连声喊价高。她说,再添几块钱,与其买蘑菇,不如买肉吃了。听到顾客这么说,菜贩不乐意了:“前些日子还要贵,蘑菇都卖过十几块钱呢!” 学前街天惠超市的菜价牌上,近30个品种中,只有三四个品种的价格在每斤1元以下。 如:荠菜、菠菜、水芹、毛豆等均进入“2元”时代。 韭菜、金花菜、豆苗、平菇等攀上“3元”阶梯。 说4.4元/斤的长豆贵,5.2元的刀豆“掩嘴”,5.5元的蘑菇“微笑”,6.9元/斤的韭黄“大笑”起来。大蒜叶在菜价牌的顶端“傲视”:“咱现在也值3.5元/斤了!”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近菜价都涨了。 朝阳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樊经理介绍,近一周内,市场里的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是1.7元/斤,同比去年上涨了14%。樊经理说,这主要是受收购价上涨所累。先前北方大雪,蔬菜运输困难,全国收购价都上涨。无锡八成以上的蔬菜供给来源于外地,自然也就“一损俱损”。 2、食用油: “沉寂”多日的食用油价格,近日有所变动,踏出“温和上扬”的步伐。 据市粮食局统计,今年二月底三月初,食用油价格创下年度*低。 五月,食用油有了涨价迹象,锡城个别超市一度出现“马大嫂”抢油的局面。六月中旬,食用油批发价好不容易在小幅上涨后“爬”至4.2元/斤左右,谁知七月中旬,价格下滑又来临,菜油批发价格来到全年*低水平:3.86元/斤。接着,价格趋稳。
*近,食用油价格又蠢蠢欲动了。每斤菜油的零售价格从前期的4.67元涨到4.72元,色拉油从4.28元涨到4.31元。这两天,食用油批发价刚刚涨过,零售价还没来得及动。“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有个滞后效应,如无意外,食用油将有新一轮的价格上涨。”一名业内人士说。 3、猪肉: 批发价猛涨1元多 肉价持续上涨,*为市民所担忧。 市民贾女士昨天中午买了三只蹄膀,花了近17块钱。“8块8一斤呢!不知道到了过年时,会贵到什么样子。”她说。 国庆节以后,猪肉销售进入了行家口中所说的“低迷时期”。按照惯例,这个“淡季”会延伸到12月中下旬,然后直接进入元旦、春节的旺销期。但今年的“时间表”显然有些不太一样。 天鹏集团营销公司的张经理说。河南、山东、苏北地区是无锡猪肉的主产地,天气“翻脸”,交通运输受到影响,放心肉店的肉价牌两三天就换一次价,很快,涨幅就累计到0.8-1元/公斤。上周天气好转,价格下来了些,基本恢复到急涨前的水平,不过平均下来,每斤肉还是涨了一毛多。现在,草排价格为10.3元/斤,肋排到达10.7元/斤,纯精肉为11.4元/斤。 零售价暂时稳定了,但*近猪肉批发价的变化有些不一般。据天鹏集团负责猪肉批发的许经理介绍,目前,红条肉的批发价是18.2-18.6元/公斤,白条肉的批发价是14.4-15.6元/公斤。而就在两三周前,两者的批发价分别只有16.8元/公斤和13-14.1元/公斤。前期恶劣天气带来的交通运输不便依然是批发价大幅急涨的主因。更重要的是,随着销售旺季的来临和市场需求增大,批发价还有往上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