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一样,记者熟知的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汇源等中外饮料“豪门”企业。然而,调查中才发现,河南饮料企业其实很多,只是个头很小,品牌不响。它们生活在饮料“豪门”的阴影下,冲杀在饮料“红海”的缝隙中。而且,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可口可乐在漯河开建二厂,百事可乐在郑州即将建厂,娃哈哈在商丘布阵,达利园在新郑选址。河南地盘上的饮料业“战火”,正在从终端货架蔓延至生产车间。如此情势下,河南本土饮料品牌,究竟还有没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一个郑州饮料品牌的26年“可口可乐来了之后,生意就不好做了。”7月3日下午,河南雪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成林向记者回忆说。雪洋创建于1984年,是郑州目前**一个有26年历史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在郑州投产,是1996年9月12日。差不多同一时期,丹尼斯量贩开业,“商超”这一现代零售通路越来越流行。这两股力量成长10多年后,就变成了今天的格局——中外饮料“豪门”在超市货架上占据了**垄断地位。“1990年到1998年,雪菲力卖得非常火。”娄成林说,郑州30多岁的人是喝着雪菲力长大的。而雪菲力正是可口可乐进入上海时,承诺帮助上海创建的地方饮料品牌。由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中美合资雪菲力系列饮料,曾是中国十大**饮料之一。雪洋,相当于雪菲力在河南的装瓶厂。绿色玻璃瓶的“雪菲力”,1瓶1元钱,在小饭店、小卖铺等地方卖得很俏。如今,雪洋还在生产一部分“雪菲力”饮料,因为在驻马店、许昌、漯河等地,它还有很多忠实消费者。雪洋总共有30多种商品,主导产品为“雪洋”竹叶水、枣露风味饮料以及雪洋系列茶饮料、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等,此外还有雪洋系列方便面。“10多年博弈后,可口可乐占据了郑州城区市场,雪洋在城乡接合部、学校以及县城地区优势比较明显。”娄成林说。在中外饮料“豪门”纷纷进军河南的这10多年,雪洋依然顽强地成长为年销售额约2亿元的企业。超市的两个数据,32∶3和小于1%在郑州市经三路世纪联华超市饮料区,货架上几乎都是外地品牌饮料。就在逛到即将“绝望”之时,终于看到了两家河南本土饮料品牌:济源神州康达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冬凌草饮料“苦炫”和一番原味野山枣汁;新乡的“和丝露”果醋。河南世纪联华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经三路世纪联华店里,共有32个饮料品牌,河南本土饮料品牌只有3个。对一个超市而言,饮品部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销售占店面整体销售的15%到20%。“本土品牌的销售额占饮品部不到1%。”河南世纪联华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不只是世纪联华,其他超市的货架也是饮料“豪门”的战场。比如可口可乐公司销售的产品就有很多种——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品牌碳酸饮料;酷儿、美之源品牌果汁饮料、美之源品牌水果牛奶饮料;雀巢、原叶茶品牌茶饮料;冰露矿物质水、冰露纯净水等系列产品;百事公司则拥有世界上*多的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食品和饮料品牌系列,其中有19个不同的品牌系列年零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记者辗转联系上济源神州康达奶业有限公司营销董事符春彦。他说,公司的产品能走进竞争激烈的超市和主打产品为“野生”有关,包括野山枣汁、野果醋和野冬凌草。其中,济源冬凌草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苦炫”是独特的“清咽饮料”。河南饮料业的“产业地图”如果按产品品种分类,可以大致描摹出河南本土饮料行业的“产业地图”——葡萄糖饮料,以漯河奥的利为代表。韩国乐天集团注资奥的利,希望把它打造成河南**位的饮料企业。苹果汁产品,以三门峡湖滨果汁为代表。苹果醋产品,以驻马店天方原创、新乡和丝露、濮阳“七点半”等为代表。其中,原创是全国五大果醋品牌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3到5年内,中国果醋市场蛋糕将达到70亿元左右。枣汁产品,以濮阳七点半、驻马店天方原创等为代表。河南七点半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貌和平告诉记者,七点半是华中地区*大规模的软包装果汁生产企业,依托近邻“中国红枣之乡”安阳市内黄县的红枣资源,正在大力开发红枣汁产品。原创的枣酪产品,在各大酒店“出镜率”很高。此外,新郑还有一批枣汁产品。引用水产品,以九头崖纯净水和雪洋竹叶水等为代表。屈臣氏、崂山卖的是加汽苏打水,河南却另辟蹊径大卖“无汽苏打水”。这一发源于焦作武陟、年龄不过3岁的新产品,如今在河南遍地开花。据业内人士估计,焦作、新乡、济源、郑州、漯河、许昌等地的无汽苏打水企业,至少有100多家。透过这些差异化饮料产品,可以明显感知到河南本土企业避开中外饮料“豪门”锋芒、寻找市场缝隙以图成长的苦心。饮料“豪门”扎堆河南建厂今年河南饮料市场令人震动的消息一个接一个——4月,漯河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开建,这是继郑州太古可口可乐之后,英国太古集团在河南的又一宗大手笔投资。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生产总规模达到年产饮料超1亿标箱,将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占地面积*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瓶装厂之一。5月,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在上海宣布,计划未来3年在中国市场增加投资25亿美元,将在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国四省开设新厂。百事可乐这个新厂就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9月双方签订合同,开工奠基仪式拟在本月举行。6月18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和商丘市政府签约,将在商丘启动第三个生产基地计划。早在2000年,娃哈哈就在新乡投资建了其在河南的**个基地,该基地累计投资8亿元、去年销售收入已达12亿元。2003年2月,娃哈哈又在南阳建设了其在河南的**个生产基地,总投资6180万美元,拥有11条生产线。6月23日,福建达利集团与新郑市政府签约,决定投资5亿元在新郑新**业集聚区投资建设较为完整的食品饮料生产线,全面生产达利旗下的“达利园”、“和其正”、“青梅绿茶”等全系列饮料产品。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在10亿元以上。台湾“双雄”统一和康师傅,前者在新郑有饮料生产线,后者在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有饮料生产线。此外,汇源在开封、乐百氏在荥阳、今麦郎在巩义均已布局。找准卖点从市场缝隙中成长中国饮料市场,是一个地道的“红海”市场,竞争之惨烈,为各个行业罕见。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两乐”之战,统一与康师傅的“双雄”之争,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跨国官司,汇源与可口可乐离散的跨国姻缘……一桩桩“豪门**”,彻底掩盖了地方饮料企业的光芒,“豪门”企业更是几乎完全掌控了市场话语权。“今年3月,康师傅一箱水的批发价从13.5元降到12.5元,我们只好跟着从13元降到12元。所有卖瓶装水的都得跟着降价。”河南一家饮料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农夫山泉、娃哈哈等企业的产品每吨售价为七八千元,而神州康达的野生系列饮料每吨售价为1.4万元左右。因为产品差异化,所以价格也不必正面交锋。“企业众多,个头很小,品牌不多”,简单几个字就可描摹河南本土饮料业的发展现状。在“豪门”阴影下,河南本土饮料品牌是否还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只有在市场夹缝中找准卖点,才有可能做大做强。”符春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