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事件对圣元乃至整个国产奶粉而言都不啻是个泥沼,要想迅速挣脱并洗清并非易事。 “危机危机,有危必有机。”圣元内部一位高层人士说,“做食品的怎么会没有一点纠纷和投诉?如果善加利用也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为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一旦恢复清白之身,圣元立即展开了危机**。 对于1000万元婴幼儿“性早熟”专项基金,圣元已做好了周密的排兵布阵。 首先是和专家合作编纂婴幼儿“性早熟”预防手册,强调预防婴幼儿“性早熟”从妈妈开始,从生活习惯开始,达到综合预防的目的。该项目预算费用为400万元,计划印制200万份手册在各主要专科医院进行发放。 其次是花50万元邀请相关科研机构与预防、营养、内分泌学科等权威专家合作录制科普性质的视频资料,上传到圣元官网或其它愿意合作的专业网站,以供广大消费者浏览和下载。 再次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20场次左右的婴幼儿“性早熟”专业学术演讲会,就婴幼儿“性早熟”的临床诊断等诸多学术问题展开研讨和宣讲。此项活动预算为200万元,预计会涉及近5000名一线的临床儿科医生。 *后是针对婴幼儿“性早熟”这一专项课题,有研究心得并愿意深入探讨的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圣元公司将提供专项研究经费,支持婴幼儿“性早熟”病因及有效预防与**这一事业的发展。此项目预算资金为350万元。 圣元方面表示,通过此次婴幼儿“性早熟”事件,圣元公司注意到当今社会各个方面对婴幼儿“性早熟”这一现象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作为以母婴营养与健康为核心使命的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实质性作为。 但更多行业人士则分析认为,圣元此举意在借力打力,从“性早熟”这一使自己跌了一个跟斗的话题入手,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先机和主动权。 而圣元也深谙安全是食品企业命脉的道理,在****事件之后建立了更为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圣元集团技术总监黄启泰博士介绍,圣元已建立实施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在“原材料(奶源)采购—加工—质检—包装—贮存—装运各环节中,设置1122道监管点,确保产品品质”。 “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圣元早已是国内奶粉企业的佼佼者,凭借此次事件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未可知。”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 **重生 有专家预计,今年我国下半年奶粉进口量有望进一步增加。9月份以后,随着天气转凉,国内奶牛产量将逐步下降,供求偏紧矛盾加深,原奶价格继续走高,奶粉企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也极大提升了国内企业进口奶粉的积极性,特别是进入11、12月份,国内奶源紧缺,而国内乳制品消费量较大,此时多数企业选择进口奶粉将是惟一选择。据初步预计,今年全年奶粉进口有望达到40~50万吨。 是眼睁睁看着洋奶粉割据称雄?还是奋起直追夺回失去的江山?对国内众多奶粉企业来说,这是一道马上要做的选择题。 事实上,经历了2008年的阵痛和2009年的积淀,国产乳企市场份额在2009年已经有了可喜的增长。当年**季度数据显示,以伊利、圣元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在逐步回升。而来自多家母婴网站的 “2009妈妈*满意婴儿奶粉排行榜”也显示,圣元、伊利等国产品牌均已入围十大之列,成为消费者*满意的品牌之一。 这样的数据给了圣元和其它国产奶粉企业一定底气:令人闻之色变的****也不足以摧毁真正有责任的奶企,遑论只是虚惊一场的“性早熟”? 毫无疑问,经历了莫须有的“性早熟”事件后,圣元更会将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并将此作为与国际奶粉巨头PK的砝码。 8月15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圣元公司董事长张亮在“致全国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公开信”中表示:“企业经营的核心不单单是提供给消费者一份好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向妈妈们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让妈妈们更多一份骄傲和安心。” 张亮同时还发出宣言:“圣元一定会在一次次洗礼中一次次更加强大,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毫无疑问,这也是众多国产奶粉企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