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10多天时间里白糖每吨的价格下跌了1000多元。这让曾经一度预测糖价将飙升到每吨9000元的部分业内人士高呼“糖高宗”已成真正的“糖玄宗”。 此轮糖价下跌传导迅速,目前已传导至终端消费者那里。 南宁多家白糖零售店的糖价已经出现小幅下降。此前,普通白糖的零售价格大多为7.6元/千克,*近一周内,已经调整为7.4元/千克。不过,南宁梦之岛、人人乐等各大超市内,白糖价格还没有进行调整。超市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所售白糖还是糖价高涨时购进的,因此暂时没有接到降价通知。如果糖价持续下跌,将考虑调整售价。 糖价暴跌释放的三大经济信号,值得深入思考。 从长期规律上看,自2006年开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作为全国主产区的广西,产糖企业的成本价格应该在每吨3200元左右;即使加上物价上涨因素,产糖企业的成本价格也不会超过每吨3600元。这意味着前期过度炒作,报价一度高达每吨8000元的食糖价格,肯定会面临着严重的“空头压力”。过度炒作之后,必然会带来价格暴跌。 “十六条”以及此前通过国储糖抛售、遏制通胀等一系列做法,必然会引导整个食糖价格趋于稳定,并从深层意义上推动整个食糖体系从原来单纯地依靠产销、供需平衡,进一步扩大到依据全球市场进行趋势研判,提升作为全球食糖产销大国在全球食糖购销体系中的“话语权”。 糖价暴跌与货币流动性也密切相关。此轮糖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在于对农产品价格强烈的“上涨预期”。今年以来,从“蒜你狠”、“豆你玩”再到“姜你军”、“不蛋定”,农副产品价格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的飙升势头。但在央行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后,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就纷纷下跌。这表明,违背经济规律的盲目跟风炒作,肯定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