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沈阳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呈现V字形状,两头高,中间低,后期有逐月扩大趋势。 究其原因,异常天气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引发食品类价格上涨,如北方春季持续低温、广西云南严重干旱和海南严重水灾,致使蔬菜、水果和糖类价格上涨。 国家连续两年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导致虽然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农民惜售情绪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另外,经营环节增加和经营成本加大,导致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层层加价,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调整部分公用事业价格,其涨价因素和翘尾影响在逐月显现。而随着流动性过剩,大量游资炒作农产品如绿豆、大蒜、生姜、白糖、棉花等也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虽然沈阳市居民消费价格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但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对沈城居民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对此,沈阳市物价局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对农产品及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市场监测频率,加大对价格违法违规的处置力度,对集贸市场经营者非正常的价格涨幅过高、过快等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告诫;严厉打击**囤积、哄抬价格、**串通、虚假标价、**炒作等价格欺诈行为。对农产品运输渠道相关收费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我市各执法单位随意拦截运送农副产品车辆违规收费行为,减轻农民流通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