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囤网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企业动态>>食品事故频现,谁之过?
早囤网囊括了全国大部分优质的食品酒水饮料企业,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行业信息!

食品事故频现,谁之过?

   发布日期:2022-01-30  作者:早囤食品  浏览次数:304
核心提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现,从“瘦肉精”到“毒大米”,从“苏丹红”到“阜阳劣质奶粉”,再到“****事件”……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都给公众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老百姓对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对生产和销售的相关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现,从“瘦肉精”到“毒大米”,从“苏丹红”到“阜阳劣质奶粉”,再到“****事件”……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都给公众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老百姓对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对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人员理应严惩,负有监管之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却往往逃脱刑罚,甚至被免职的**蛰伏一段时间后,又异地做官。  当前,相关监管人员的渎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执行时“装”。法律法规、制度政令再好,如果不执行,或者装模作样地执行,政令便是一纸空文。其二,管理时“推”。食品管理需要全方位,协力并进,各司其职,但不少监管部门能推则推,这种“各吹各笛、各唱各调”的做法无疑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其三,监督时“拖”。监督的要义在于保证执行有力,及时到位,但不少监管人员能拖则拖。比如,2008年****事件后,按照中央要求,监管部门应该直接监管问题奶粉的销毁工作,但不少监管部门却拖着不做,直至前不久仍有媒体披露,还有问题奶粉在苟延残喘。  此外,我们还看到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年年初,海南三亚发生毒豇豆事件,但令人错愕的是,当湖北武汉曝光了来自海南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之后,闻讯后的三亚市相关监管部门却表示“特别的不理解”,认为武汉的做法“太不够朋友”,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事后首先想到的是潜规则,令人无语。  如今,刑法新增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无疑令人十分期待。但是,法律的尊严来自执行。事实上,根据目前的《*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一些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其“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等行为,已经涉嫌渎职,但这些监管人员往往逃脱刑罚。总之,唯有法律真正落到了实处,监管人员才不敢尸位素餐,更不敢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赔付
担保交易保障每一笔交易
实地验厂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厂5万家工厂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企业名录| 资讯|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