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梁小姐在贵阳一餐厅吃牛排时,怀疑商家端上的是猪排代替的“伪牛排”,当她投诉到工商部门时,被告知需要到相关部门鉴定该牛排确为猪排,工商部门才能进行执法,然而梁小姐问了贵阳市6个相关部门,竟没有一个部门能鉴别牛肉与猪肉。 消费者怀疑餐厅“猪肉换牛肉” 据梁小姐介绍,3月7日下午,她到贵阳市小十字附近一家名为巴贝拉的餐厅,点了一份沙朗牛排,在用餐过程中,她怀疑餐厅上的牛排是猪排。 据梁小姐描述,她查阅到的资料显示,牛肉的颜色较深、纤维较粗,而且口感比较有“嚼头”,但该餐厅服务员端上来的肉,颜色很浅,而且纤维很细,用刀切的时候跟她以前切牛排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吃起来和猪肉的味道一样。 为此,梁小姐找来服务员询问,为何牛排吃起来是猪肉的味道,该餐厅服务员回答称:这就是该店的特色。对此,梁小姐不认同,于是找到该餐厅当天的值班经理潘小姐,一番交涉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该餐厅负责人表示,如梁小姐觉得用餐不开心的话,餐厅愿意为其退单,但不承认这是猪肉,并称他们店里的牛排就是这个样子的。 梁小姐随即拨打本报百姓***6757777投诉,在记者的建议下,梁小姐与巴贝拉餐厅达成协议,将剩余的“牛排”一边分一半,待今日送至有关部门检验。 6个单位均称: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或部门 “如果的确证实商家以猪排换牛排,那就属于欺诈行为,若检验出这种肉对人体有害的话,商家甚至要负刑事责任。”昨日,记者陪同梁小姐来到贵阳市中东工商所,该所所长何明东告诉梁小姐,检验证明需要国家规定的检测部门出具,工商部门才能依法执行。 “那能不能找个这方面的专家来检验这块肉的真伪呢?”梁小姐问。“若只是由专家个人鉴定,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所以工商部门不能以此为准。”何明东解释道,一般这种鉴定可找贵阳市卫生监督局做,并帮梁小姐拨通了贵阳市卫监局电话,在告知了对方情况后,卫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检验应找贵阳市农业委员会来完成,因为卫监局主要负责的是食品卫生的检验,并不能检验食品的属性。 接着,何明东拨打了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的电话。贵阳市农委工作人员答复,在与省农委确认后,他们确实没有这样的检测部门,这类检验应当找工商部门。当何明东表示自己正是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可以帮助工商部门找专家鉴定,但不能代表农委出具证明,并解释:对于禽类他们只负责确认禽畜质量安全,管理审查禽畜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在两处联系无果的情况下,何明东告诉梁小姐,除了这两个部门外,还可找质监部门检验,只要证实这块肉是猪肉,工商部门就可立即执法。 随后,梁小姐拨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检验所电话,讲明情况,希望能检验这块肉是猪肉还是牛肉,该所工作人员告知,该所只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并不检验是什么产品,并且该所没有这方面的检验部门。 接着,梁小姐又联系到贵阳市质监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没有这样的检验部门,这可能是由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依着对方提供的信息,梁小姐抱着*后一丝希望找到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却被打回原点,该局工作人员答复,该局没有这样的检测部门,这可能是由农委负责。 梁小姐不*疑惑,难道这么大个城市,连检验猪肉和牛肉的技术都没有吗? 闻味道辨颜色肉贩有说法 “摊贩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能作为工商采信的证据。”梁小姐无奈地说,若是想让这块肉通过正规渠道“验明正身”,到底该找哪里呢?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梁小姐拿着分到的一半的肉来到民生路菜场。“这不是牛肉,应该是猪肉。”卖猪肉的王阿姨用刀割了一下这块肉,仔细看了看说:“牛肉颜色哪有这么浅的?” “这应该是猪肉,牛肉的丝丝没有这么细,要粗一些。”卖猪肉的吴大伯与妻子摆弄了一下梁小姐提供的肉后说,他们卖了这么多年猪肉,应该不会看错。 “这好像不是牛肉,但因为是煮熟了的,所以我不是很确定,但是闻味道和看这个颜色,不太像牛肉。”卖牛肉的周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