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成本太高,有啥方法降低成本吗? ” 听到这句话,老板从柜台上拿起一盒标有牛肉香型“**浸膏”的瓶子,将一瓶小剂量的试用装打开,一股刺鼻的牛肉味扑面而来。“这种膏闻起来很香,都是浓缩的,加一点儿就能调制很多牛肉丸。香膏加在淀粉里,就不会刺鼻了。 ” 柜台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香膏、浸膏。“要做牛肉丸就是这种牛肉浸膏,鸡肉丸就用鸡肉浸膏,啥样的货我这边都有。 ” “如果加这种肉膏,那还要加多少肉啊? ”接下来,老板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 “告诉你吧,即便不加肉,只要加对应的肉膏,就能做出对应的肉丸。有些散装鱼丸、猪肉丸、虾丸,为啥便宜,还为啥价格一样啊,就是因为主料是肉膏和淀粉。 ” “不管做啥味丸子,用肉膏和淀粉混合就能达到效果,放点鸡肉也可以,鸡肉也不贵,成本低,如果担心顾客起疑,可以在材料中加入一丁点相应的肉,保证顾客吃不出来。 ” 老板指着外包装上的使用量:“瓶子上都标着用量呢,按使用说明上的标准放肯定没问题。 ” “如果想让丸子有弹性,肉丸子里加弹力素;想筋道就加‘卡拉胶’,丸子煮的时候就不会碎;如果想要调颜色,可以用‘红曲红色素’;要想保水保鲜,就加保鲜剂。你想要啥效果,这些添加剂都能调出来。 ” 随后老板还为记者写下了制作肉丸的配方。“淀粉、白糖、鸡蛋清、弹力素、卡拉胶、食盐、肉膏、味素、料酒……” “牛肉丸里一点儿牛肉都不放吗? ” “放不放得看你个人了,很多人放的是其他的肉,有了这些添加剂,多加点淀粉就行。 ”老板补充道:“加入这几种东西后,没几个人能认出那是不是正宗的丸子。 ” 不同种类肉丸一个价钱 沈阳皇姑区塔湾一家大型超市冷冻食品区,一个个装满肉丸的塑料盆摆在玻璃橱窗里,“这是撒尿牛肉丸,这是虾丸、墨鱼丸、蟹肉丸。 ”销售人员介绍着,丸子种类有十多种,但价格却都是一致的,9.8元/500g。“这里指定有淀粉。”当记者询问丸子中含有多少肉质时,工作人员这样说,可对于里面添加多少肉多少淀粉,却称“不清楚”。 其他多家大型超市,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一家自助火锅店里,每位顾客交26元餐费。在店内一冷柜内,放着墨鱼丸、蟹排、蟹黄丸、鲍鱼片等近20种鱼肉丸。“这么便宜,你们的成本能和得上吗? ”服务员看了看记者,没有回答。 含肉达10%以上才叫肉丸 国家《速冻调制食品》标准中明确规定“主料肉占比≥10%”,即含肉量达10%及以上的丸子才叫肉丸。而在超市、火锅店内,肉丸的主料肉含量多少,消费者不得而知。“无法检验肉丸含量,让不法商贩有机可乘。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岳喜庆介绍,检验肉量,目前采用的方法就是检测肉丸内的蛋白含量,然而检测出来的蛋白除了动物蛋白,还包括植物蛋白,很多不法企业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沈阳市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院一位专家介绍,肉丸属于主料已成泥的速冻食品。如果检验,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检查企业制作产品的工艺流程。而如果肉丸已到销售环节,因为国家暂无相关检验标准,目前,还没有肉从主料中分离出来的检验方法。 岳喜庆表示,“一旦有不法企业造假,就应该拉入黑名单,将企业法人的身份证信息与诚信机制关联,污点一直跟着企业法人。这样利于**造假企业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