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攸县,绝大多数米厂或关门歇业或者正在整顿。大同桥镇大板米厂只是其中一家。目前,刘老板出产的近万吨大米已被广州相关部门查封,货款能否拿到,还是一个未知数。“作为销售商,大米是从农民手中收购过来的,也有质检部门的检测,怎么就超标呢。”刘老板感觉很委屈。更委屈的则是稻农。他们对*超标带给他们的影响记忆犹新,每一次曝光,农民收入剧降。“还要不要种稻?不种稻又干什么?”当地很多农民感到茫然。5月21日公开的结果显示,8批次*超标大米,有六批次来自湖南株洲市攸县和衡阳市衡东县。其中,攸县以5个批次大米*超标,成为**关注的焦点。*超标根源在哪里?目前湖南方面并没有给出确切定论,*超标或来自土壤、化肥以及矿区污染。不过,根据记者采访调查,如果严格按照大米国家标准要求*含量的话,*超标在湖南则是公开的秘密。在多头监管下,超标的*大米则堂而皇之地进入民众餐桌。以罚**,抑或严格销毁,在当地部门来看,则是一个国家标准的争议所在,大米中的*含量*终成了当地的“国家秘密”。多头污染湖南省环保厅法制宣传处处长陈战军说,如果环境背景中*不超标,攸县及衡东县为何会生产出*米,他倾向于认为是肥料带入的。依据来自攸县5月份的水检测。攸县环保部门检测显示,*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衡东县环保部门则称,从未监测到境内湘江中*超标,*的来源目前仍是谜团。“八百里洞庭”是粮食主产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曾经通过对3.96万公顷浅层土壤4.36万个样品分析,含*均值0.36毫克/千克,是0.97万个深层土壤均值0.14毫克/千克的2.57倍,其他区域一些农田采样分析也都如此。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表示,如果说深层土壤*含量基本代表了原有的自然含量,那浅层土壤增加的*含量是上世纪60年代推广磷肥的结果。磷肥中的*含量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无法解释其他区域同样使用磷肥的*达标大米。2008年在一份曾经公开发表的科技**中披露洞庭湖区有41.67%的晚稻米超标,平均含量0.23毫克/千克。大米*超标是恰恰是湖南*先研究出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醴陵县环保办公室、湖南钢铁研究所和湖南省劳动卫生所就分别研究出醴陵潘家冲铅锌矿、浏阳七宝山铜铅锌矿、安化715矿因矿山废水、废渣导致局部(几平方千米)大米的*超标。湖南号称有色金属之乡,而此次*超标重灾区株洲则被称为有色之都。株洲作为亚洲*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环境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由于株洲地处湘江中游,其对湘江的污染程度也引发了外界关注。2006年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湘江,导致自株洲以下湘潭、长沙、岳阳的湘江中下游,包括洞庭湖在内的地表水重度重金属污染,在湖南湘江中下游地区,不仅仅是农业用水被污染,生活用水也已完全被污染。土壤学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维理杰认为,湖南一些地区属于*地质分布比较高的地区,大米中*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矿区。以罚代毁*超标在广东被发现,湖南监管部门是否知情呢?记者在走访相关部门时发现,*超标在当地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当地负有*含量监管责任的部门有农业部门、粮食部门、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四个部门分别负责种植、收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含量检查。然而,*含量数据在*大米风波之后,则成了当地的秘密。这几个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数据都提交给了食安办,由食安办统一向外发布。湖南省粮食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含量不是必检项目,且粮食收储中的*数据是国家秘密。设于湖南省卫生厅内食安办一处长则告知记者,数据统一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发布。“宣传部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湖南省委新闻办工作人员如此表示。不过,据有关人士透露,湖南高层已经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米问题,并将*大米情况上报给国务院有关部门。一份名为《湖南市惩污染区稻米中As、Pb、Cd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科研报告显示,在从湖南10个市获取的100多个大米样本中,*超标样本比例高达36%,铅超标达21%。该《风险评价》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和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4家机构在2010年共同完成。报告主要作者、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雷鸣此前对媒体说,此项研究还专项选出了10个当地有冶炼区域的地方,比如衡阳常宁市、株洲清水塘等地区。结果显示,这10个地区中大米样品的重金属污染率达90%以上,超过国家标准6到9倍。2008年2期《地质通报》披露了洞庭湖区晚稻米*超标41.67%,蔬菜*近乎全都超标。2011年,童潜明为此致信湖南省相关领导,“一直未被重视”。今年1月,“湘江流域*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湖南立项,资助的技术包括*减排与利用技术与污染土壤修复,预计3年后结题。不过,在*大米曝光后当地有关大米中的*数据成为秘密。大米中含*很正常,问题是*超标多少,呈现怎样的趋势,却不为外界所知。“*大米出现前,我们都按期公布*含量检测报告。”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制宣传处一负责人表示。“每次检测发现*超标,质检部门采取的方式就是罚款、整改,*终*大米还是流向了市场。”湖南一大型经销商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个处罚的逻辑,源于*超标在湖南很多地区较为普遍。“*超标不是经销商的问题。”上述经销商表示。标准之争各方面认为,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存在问题。原卫生部去年年底公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大米中的*限量为0.2毫克/千克。包括童潜明在内的众多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标准比世界各国标准严格。对比发现,外国大米的标准是0.4毫克/千克,而国内的标准是0.2毫克/千克。童潜明认为,国家现在定的标准不合理,比国外的标准要高,现在所谓洞庭湖大米*含量都是每千克零点二几毫克,都没有超过0.4毫克/千克,没有超过国外的标准。如果按照国际标准,上述三个批次*含量均在0.4毫克/千克以内。此次攸县被曝*超标的5个批次大米*含量分别为0.37毫克/千克、0.45毫克/千克、0.51毫克/千克、0.36毫克/千克和0.31毫克/千克。不仅如此,国家土壤标准也高于国外。据规定,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含量范围是0.3~0.5毫克/千克,而世界各国土壤*含量范围为1~5毫克/千克,前者标准低了1个数量级。童潜明认为,我国大米*标准、土壤标准都比国际上严格是不合理的。“我们主要吃大米,但日本和台湾也是主要吃大米。”除了大米,蔬菜的标准也高于国外标准。我国的蔬菜*含量标准是0.05毫克/千克,国外的标准是0.2毫克/千克。这就有了“现在湘米只有我们湖南人自己吃的说法”。攸县有经销商表示,当地自检,*含量超标约50%,是普遍情况。“大家都知道,生意照做,本地人也照吃。”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一负责人则告诉笔者,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湖南90%的大米面临*超标。“不过,大米还得吃吧,总不能饿肚子!”问题是*超标到底吃了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有研究表明,*主要在***部积累,*终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湖南有的地方的确出现*中毒,但*含量达到0.8毫克/千克以上。”童潜明表示。湖南方面的沉默显得极为沉重。在没有寻找到解决*污染的措施以及明确*超标的危害之前,各方面的指责带来的则是*超伤农,乃至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