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年为我国调味品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行业 “量价齐升”,酱醋及类似物CAGR 近26.8%,10 年之后行业增速开始放缓,10-15 年CAGR 降低至13.8%,14、15 年缓慢下滑至10.5%左右,增速放缓主要因为:1)行业基数大,增长弹性小;2)酱醋等调味品渗透率较高,消费量增速放缓;3)14 年产能扩张较快,导致渠道库存较高,消化库存耗费部分增长。11-15 年酱油CAGR 收入增速超12.1%,销量增速超7.3%。终端销售额16 年起下滑至个位数,终端销售量维持在7%-10%的增长。伴随酱油行业的逐渐成熟,销量仍然会保持5%-8%的个位数增长状态,但增速会逐渐放低,更长远的看未来的主要增量来源于价格带的上移。酱油销售额及增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酱油销售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酱油行业的量价关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量增空间来自人均用量提升,价升空间调味品中,酱醋类渗透率高达99%,但其他品类辣椒酱、调味酱、耗油等仍具备持续的渗透空间。单看渗透率极高的酱油行业,仍然具备销量增长的空间,主要增长来自人均用量的提升。目前中国酱油的人均消费量与亚洲其他同类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日本人均酱油消耗量是9 升,港澳台地区为6 升,中国大陆的人均酱油消费量仅为3 升主要子行业渗透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人均酱油用量(年/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生抽用量是老抽的3-5 倍 图 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餐饮与家庭烹饪用量比较(g/kg 食物)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价格增长的空间主要来自于行业提价和结构提价两个方面。1)成本上行促使行业提价:伴随人工、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不断上行,行业每3~5 年会出现一次集中性提价,*近的几次分别为08 年、11 年、17 年;2)结构提价:a)品类替换:伴随消费者观念的变化,部分品类调味品被新兴调味品所取代,如相对高价的耗油取代鸡精、味精;b)产品升级主要指同一品类的内部升级,如过去用三级酱油,现在改为使用一级酱油,价格更高。城镇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家庭消费升级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进一步强化买方市场。20 世纪以来,居民收入维持稳定增长,00-15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CAGR 为11.4%,由6280 元提升至31790 元,目前仍保持8%-10%左右的增速。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保证了居民的购买力,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人均调味品支出仅76 元,价格敏感性低。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支出16674 元,其中仅0.46%(合76 元)用于调味品支出,且这一比例趋于下降,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调味品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维持低速增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