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因为对环境友好、口感也更好而受到追捧。不过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都有严格标准,产量较低。很多人对于有机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这一点,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多。69.9%的受访者建议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69.9%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现象多凌风是浙江杭州的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坦言买有机食品主要凭感觉,“我一般会看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还有包装是否精美”。凌风坦言对市场**的有机食品不是特别信任,“我购买后还会问问朋友,或者**查询资料看自己买的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作为消费者,我对这方面了解得并不多”。“我买有机食品会观察包装上是否有国家有机认证的标志,会看生产机构和单位,**搜索一下是否合格,还会通过外观、味道来判断。”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张凯铎也买过有机食品,“我还是比较相信国家和政府对于有机食品市场的把控,完全不合格的产品应该是不能流入市场的”。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14.0%的受访者没有购买过。55.5%的受访者信任市场上**的有机食品,30.1%的受访者信任程度一般,14.4%的受访者直言不信任。49.5%的受访者称自己能分辨哪些是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坦言不能。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多,26.2%的受访者觉得一般,仅3.9%的受访者感觉少。“现在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挺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既没有遵循有机耕作规范也没有进行认证;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形式上符合“有机”的标准,也贴上了“有机”的标签,但实际上产品不是“有机”的,被调包了。“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利润驱使。真正的有机食品虽然价格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真正的有机食品行业应该是微利行业。但是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生产成本会低得多。”朱毅介绍,有机食品凭感官难以分辨,而且真正的有机是生产全过程的有机,检测有难度。再者,对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依赖认证机构和行业自律,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69.9%受访者期待认证机构在每个环节严格审查监督有机食品名不副实,68.5%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认证机构没有尽到监管责任,66.7%的受访者认为认证机构“重认证、轻管理”,对有机食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59.1%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机食品售价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利润弄虚作假,30.6%的受访者认为这与有机食品生产难度大、成本高有关。“我国目前把有机食品认证交给了市场,由第三方机构完成。但是这些认证机构同时也是商业机构,需要营利。”朱毅认为,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证机构自律不足,商家花钱买认证的问题。“另外,我国目前对有机的认证是先认证,后生产。认证机构对土壤、空气、水和种植方式进行认证后,发放证书,核准产量,确定期限,批准生产,这可能会产生认证之后疏于过程管理的现象”。“冒充有机食品获利高,不法商家很容易为了利益弄虚作假。有些有机食品的标价是普通食品的十几倍,会有很多滥竽充数的情况。”凌风认为,当下国家对有机食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强,整个监管过程也不是很透明。朱毅介绍,现在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是由认监委负责,采取飞行检测的方式,对生产的某一过程进行抽测。如抽测其在播种或耕种的过程中是否撒化肥、是否使用化学农药,如果只是在*后对产品进行检测,因为农药间隔期后农药降解等原因,很难检测出来。要保证商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名副其实”,69.9%的受访者建议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61.2%的受访者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让整个链条透明有效,59.2%的受访者建议超市等卖场要对有机食品进行严格区分,37.4%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本身应加强自律,32.9%的受访者建议对虚假认证加大惩处力度。张凯铎希望,对有机食品的生产,从头到尾都严格把控,完善监管机制,同时向大众多普及有机食品的知识。朱毅认为,有机农业是对中国市场诚信的考验,包括监管者和生产者的诚信,政府应该负起认证和监管的责任。“因为有机农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府应该予以重视,整顿市场”。朱毅表示,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环境较好,且无力负担农药和化肥,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理想场所。但现在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拿到的仍然是普通种植的收入。“有机农业先期投入大,认证费用高,相信市场天然正义是不现实的,政府应该加强补贴、**和帮扶”。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7.8%,80后占51.2%,70后占14.3%,60后占4.7%。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方便食品怎么做,方便食品市场分析
·酵素益生菌胶原蛋白肽压片糖果代加工贴牌定制加工厂家 包衣片 泡罩压板 专属定制招商·胶原蛋白肽OEM代加工·低温烘培无糖即食燕麦脆(可定制)招商·统滋乐口含片系列·小六汤包全荞麦饸饹面(干饸饹)240g 陕西特产·品良轩无糖代餐饼干招商·
0评论2022-02-02685
葡萄酒专业评论**:消费者仍迷茫
葡萄酒公司Laithwaites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能从葡萄酒专业评述里获得了解葡萄酒风味的帮助,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感受到与葡萄酒酒标里提供的内容相同的味道,仅有不到1成的受访者表示,在选购葡萄酒时会
0评论2022-01-31270
国产乳制品品牌好感度排行榜:伊利*受喜爱
曾几何时,洋货在国内备受推崇。然而随着国货“自我修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过去的一年,国货墙内墙外开花,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印象、消费情况等都悄然发生着变化。为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2017年环球网
0评论2022-01-31431
据调查: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不断打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0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调查。调查显示,一半(50.9%
0评论2022-01-30191
调查称2010城市居民饮食支出*高 住房居次
2010年,中国百姓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调查显示,饮食、住房、服装成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其中近八成人认为2010年饮食消费支出*高,其次是住房。 昨日下午,《小康》杂志发布《中国人消费热点大调查》,报告显示以上内
0评论2022-01-30357
调查显示广州市民对饮料奶制品*不放心
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近日公布了今年6月进行的“食品消费安全感公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广州市民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约为64.4%。其中“饮料”及“奶制品”给人安全感不足两成。市民认为威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违规使用添加剂”,
0评论2022-01-30931
食品连续25个月涨价-上海
食品招商网: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日发布的8月份居民价格水平数据显示,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8%。其中食品类依然“领涨”上海CPI,涨幅高达12.6%,已是连续第25个月上涨。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食品类价格涨
0评论2022-01-30977
英国消费者不热衷有机葡萄酒
*新研究表明,多数英国消费者并不关心所饮葡萄酒是有机产品还是公平贸易产品,也不了解生物动力的意义何在。 英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Wine Intelligence”就葡萄酒对社会、道德、环境等产生的影响问题,调查了2000名经常饮用葡萄酒
0评论2022-01-30921
国产食品饮料好感度调查:娃哈哈夺冠 双汇垫底
日前环球网联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再次围绕网民对衣食住行用的国产品牌好感度连续第五年展开特别调查。调查显示,娃哈哈成为2015年受访者*爱的国产食品饮料品牌,而双汇则登上了受访者*反感的国产食品饮料品牌。 国产食品饮料品牌可谓“品种
0评论2022-01-30805
2017年度葡萄酒市场或将进一步上涨
在2016年度,酒商们低估了全年的价格涨幅,但根据207年度2月份的调查报告,大多受访者对今年度的葡萄酒市场持乐观态度。根据2月份的调查结果,Liv-ex会员预计2017年度的葡萄酒市场将进一步上涨。平均来说,受访者预计行业基准的Liv-e
0评论2022-01-3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