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囤网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食品法规>>食品安全>>调和油国标缺位 只标成分不标比例引质疑
早囤网囊括了全国大部分优质的食品酒水饮料企业,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行业信息!

调和油国标缺位 只标成分不标比例引质疑

   发布日期:2022-01-30  作者:早囤食品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市场上的调和油配料表只标成分而无具体占比。昨天,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推出自有品牌食用调和油的同时,携中国粮油学会抨击当下调和油市场存在“乱象”——企业不公开调和油的产品配比,用低价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用高价油品来为调和油命名,侵犯消费者的
市场上的调和油配料表只标成分而无具体占比。昨天,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推出自有品牌食用调和油的同时,携中国粮油学会抨击当下调和油市场存在“乱象”——企业不公开调和油的产品配比,用低价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用高价油品来为调和油命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市场上的调和油是否真的存在上述问题?原因何在?相关管理部门如何看待? ■爆料调和油成分不透明“食用调和油是一种高毛利率产品,其配方被企业宣称为商业**,而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昨天以此结论开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目前市场上的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昂贵、*被消费者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却看不到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王庆荣称,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是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只放很少比例的高营养价值、高价格油品,却用后者来为调和油命名。“比如橄榄调和油、芝麻调和油,其实橄榄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1%,而加入了大量廉价的棕榈油(8180,88.00,1.09%),市场售价却不菲。”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昨天也向记者表示,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方面表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利益驱使。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企业会对调和油中各种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前售价100元的大豆(4876,-20.00,-0.41%)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利润率;售价100元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利润则可以达到6元,利润率6%,是纯大豆油(9976,-2.00,-0.02%)的一倍。记者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拥有金龙鱼等品牌的益海嘉里两次上调食用油价格,但调价的产品都是花生油和菜籽油(10508,20.00,0.19%),调和油则没有跟着涨价。■调查标成分不标比例记者昨天走访了一些超市,发现市场上的调和油的确不标注成分配比。例如金龙鱼的“**代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有菜籽油、大豆油、玉米(2399,-12.00,-0.50%)油等,京粮集团的火鸟“香芝麻炒菜调和油”配料表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但这些产品的配料表均未标明每种油的具体占比。“如果产品写成芝麻调和油,那我就认为这油肯定以芝麻油为主。”市民王女士昨天对记者表示:“实际上是否如此,我也无法判断,但我觉得肯定不会含那么多芝麻油。”对于不标注成分配比的问题,相关企业是如何解释的?食用油市场的老大——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品的配方是为营养健康服务的,“金龙鱼调和油荣获了国家专利配方,我们也标注了营养成分表,充分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中粮集团及京粮集团昨天未对记者的采访给出答复。■溯源调和油国标缺位那么,企业为何不标明成分配比,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调和油标准一直缺位。王瑞元告诉记者,我国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八大食用油的国家标准早在2004年就施行了,当时,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名称繁杂等问题便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因此调和油的国标制定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但由于企业对调和油的命名规则存在争议,直到现在该标准也未能出台。“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经拟好,我们希望越快出台越好。”王瑞元透露了其中的部分规定,例如,今后调和油不能冠以“橄榄”“花生”等具体名称,而统一称为“食用调和油”;产品原料的90%以上要按照添加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外包装上标明。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昨天则对记者表示,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今年已经立项。
 
关键词: 调和油 成分 昨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赔付
担保交易保障每一笔交易
实地验厂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厂5万家工厂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企业名录| 资讯|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