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肝气郁结也叫肝郁气滞,它是中医学病证名词,也是临床的常见病证。顾名思义,肝气郁结就是肝气运行不畅郁结不通。其发病部位在肝,而肝主疏泄,调畅气的升降运动,一旦肝气不能升发疏泄就形成了肝气郁结的病理改变。其最常见发生原因是情绪不畅,如急躁生气后出现胸闷,两肋胀痛,叹气就缓解的表现就说明肝气郁结的问题来了,病因还包括饮食,劳累造成脏腑失调痰饮瘀血影响肝气疏泄功能,以及特异性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稍有不顺就生气恼怒)也可引发。
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清•《知医必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互相配合以达到生理的平衡,肝在五脏中位置非常重要,肝主疏泄条达气机,既能调整肝脏自身的气机运动,也可调节整个人体脏腑,肌肉,皮毛的气机通畅。所以,肝气郁结发生后,郁结部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肝气郁结于肝之本体,引起肝气郁结的表现;二是肝气郁结导致全身脏腑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诸多病证反应。例如有的朋友因长期的郁闷生气,出现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类疾病,一般这类问题就归属于肝气郁结证。属气郁的肝外表现。
肝苦急,肝欲散——《黄帝内经》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肝气郁结是什么呢?肝气郁结在哪里呢?标准答案应该是在多种病因的刺激下,导致肝气不能升发疏泄而引起肝或肝外的气机运动不畅,造成的诸多病证反应。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全面准确的的解答肝气郁结的病因,郁结部位,以及关联疾病。

★肝气郁结的形成和影响
肝为五脏之一,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且肝体阴而用阳,所谓体阴是肝藏血,血属阴,肝的本体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具体分配全身血液,调节血容量的生理功能。《内经》说“肝开窍于目”“目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就是对藏血功能生理上的概括。所谓用阳是肝具有条达气机升发肝气的作用,疏泄主要体现在疏泄脾胃升降,加强脾胃功能,同时具有调节整个人体气的正常运行,疏泄气机可理解为肝以木性生长条达的特点,推动全身气的走窜运行,气的运动通畅,情绪也会保持稳定。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黄帝内经》


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医学入门》

★肝气郁结的部位和表现
肝气郁结发生后,首先影响肝的自身功能,即肝的疏泄和藏血的基本功能。郁结部位在肝,肝气郁结不通,气在局部阻塞,常引起疼痛,由于是气的郁滞常见的以气胀疼痛为主,《内经》讲“肝经起于足,扰阴器,循少腹,布两肋,至胸部,”,所以肝气郁结的基本表现为:①两肋胀痛,胸部疼痛,乳腺结节增生,小腹出现包块(腹股沟斜疝),肝气受情绪影响,情绪波动生气郁闷后上述部位疼痛加重,叹气,长出气后气得到暂时通利,觉得舒服不少,肝气条达顺畅,脉道气血通行无阻碍,脉象流利,若肝郁气结后,肝木的病变就要体现出来,肝木失去了柔和的特点,变为坚硬有弹性的琴弦脉象(弦脉),就说明肝气郁结已经发生了。肝气不能调节脾胃气机,出现嗳气打嗝,反酸,大便干稀不调等消化系统问题,这种情况常发展为肝胃不和,多见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气滞必痛,《内经》云诸痛皆因于气。又云气伤痛,形伤肿——《医碥》

①肝气郁结于脾胃(属土),导致木来克土,引起脾胃升降失调,出现腹胀疼痛,痛后便溏,恶心呕吐,打嗝反酸,食欲不振,舌淡脉弦。请注意,肝气郁结侵犯脾胃,导致脾胃气滞是临床常见的问题,而且引起的病证较多,需要调肝为主,加以调理脾胃。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肝郁脾虚引起的问题也较多,例如肝郁脾虚造成气血失调,血不养心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头晕:肝郁气滞和脾虚生痰阻塞咽喉可引起咽喉异物感明显,咳不出咽不下,随情绪波动而加重,中医称为“梅核气”。肝气郁结日久化热,气有余便是火,加以脾虚生湿,由此湿热问题出现了,湿热阻塞肝经,肝经循少腹,可出现女性妇科疾病,例如带下。泻而痛不减,故责之土败木贼也——《汤头歌诀》
肝气之郁,脾气之虚,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生带下之病——《傅青主女科》

④肝气郁结于皮肤,肌肉,筋脉,常引起气滞血瘀导致疼痛,例如周身疼痛,生气后加重,《内经》说“肝者罢极之本”,肝气郁结,不能营养筋膜,出现乏力。肝气郁结,在局部可形成气壅生风,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疾病。上述问题多见于焦虑性疼痛和胆碱能荨麻疹的患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金匮要略》
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疝——《类证制裁》

★专业总结和建议
肝气郁结是临床常见问题,多由情绪不畅所引发的气滞不通的病证,郁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郁结在肝的自身脏腑,出现胸胁疼痛,乳房疼痛,大便不调,随情绪而加重。郁结在其他脏腑部位则症状表现更不一致,例如脾胃,肺肾,皮肤肌肉都可发生肝气郁结的症状。可常常出现在神经症,内分泌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建议: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肝的功能,破坏性较大,可继发气滞血瘀,肝火偏旺和肝阳上亢等问题。也可影响其他脏腑功能。首先,应当注意少生气,如果发生肝气郁结后应该不生气,可通过运动,书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不要陷入生气→肝郁→生气的恶性循环,饮食以清淡为主,作息规律,一般轻度的肝郁可随之化解。如发生比较严重肝气郁结问题,而且伴随着相关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胆囊炎等可请专业中医或医生给予指导,采取正规的治疗,最后朱大夫提醒您,有时候修身养性少生气也很重要哦!

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内容参考了古今中医理论书籍,以及个人经验,见解,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