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归脾丸是益气养血,健脾安神的常用中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必须对证使用,归脾丸的适应证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符合这个证型条件就可服用,如不符合或者病证复杂时坚决不要自行滥用。
②即便对证使用,症状改善后也应停服,不可长期久服,以免因补益药过多造成口干,便秘等内热表现。

★归脾丸的立方依据
归脾的原意是引血归脾,清代医学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归脾丸调“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脾虚不能统摄血液”。脾胃是运化饮食的主要场所,每天的饮食营养均依赖脾的运化吸收,再将营养物质变化为气血,供应全身。所以,脾也叫做“后天之本,气血之源”。如果一个人持续的思虑过度,忧郁烦闷造成脾胃运动受阻,气的运行结滞,日久就会损伤脾胃,脾虚后就会导致饮食的运化不利,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血来源不足就会发生面色萎黄不润,乏力,精神萎靡,形体困倦。

一妇人尿血.久用寒凉止血药.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不甘.晡热作渴.三年矣.此前药复伤脾胃.气下陷而不能摄血也.盖病久郁结伤脾,用归脾汤以解脾郁.使血归经.更用加味逍遥以调养肝血.不月诸证渐愈.三月而痊——清代《古今医案按•薛立斋案》

小结
归脾方的立方依据源于思虑劳倦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气虚→引发→心血不足或脾不统血。确立了这个病理基础后,宋代医学家严用和就以健脾益气药为主,旨在强壮脾胃,恢复脾气的功能。配合了养血安神之品,促进血不足的改善,使心脾两虚的问题得到控制,方中没有用过多的止血药,主要是因脾虚引起的血液外溢,脾虚问题得到解决后血液得以统摄,就可调整出血问题。请注意,热邪亢盛迫血旺行也可引起出血,这种情况坚决不可以使用温养补益药性温热的归脾,药证相反容易加重病情。
归脾丸的应用原理和注意事项
归脾丸的应用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总结如下:①脾虚采取健脾益气,选择四君子为基础。②养血安神为辅助。③稍加行气疏导导致补益壅滞气血。④本方药性偏热,善于养心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心血不足的病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