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大便不成形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确实与湿邪有关,《黄帝内经》中说“湿胜则濡泄”,“濡”者软也,指大便软而不成形,代指大便稀溏,“泄”字与泻相通,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的核心机理是因脾虚水湿不化,水走肠间而引发。

水湿不化由两方面导致,一是外感湿邪,引起的湿邪困脾,形成水湿不化,例如饮食生冷食物后,出现突发的大便溏泄不成形,伴有腹胀肠鸣,发热头痛。类似于胃肠感冒,这种情况属外感湿邪。二是代谢水液的脏腑失调,如肺气虚弱,脾气不足,肾气亏损无法运化代谢水液,水湿内停而出现的慢性长期的大便不成形,大便溏薄,脾虚常伴有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舌淡有齿痕苔腻,脉弱。肺气不足常有胸闷气短,乏力没劲的表现,肾气亏损常伴有腰膝酸软,尿频遗尿的症状,由此可见,水湿内停只是引起的大便不成形的最终环节,分析导致水湿内停的病因病机,才是解决湿气的关键。

★大便不成形的中医学理论
我接诊的很多病人都会跟我说“大夫,我湿气重,大便不成形,给我调调湿气吧”。实际上,祛湿的方法很简单,无非是燥湿,利湿,和化湿三种方法,明确引起湿气的原因才是关键。湿气本来就是就是人体的水液,医学家张景岳曾说“水停为湿”外感湿邪多因久居湿地,或者过量饮酒,饮食生冷,导致外在的水湿侵犯人体,《证治准绳》中说“饮食之湿,酒、饮、乳酪是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伤于脾胃”,因湿气通于脾,湿邪进入人体后首先湿困脾胃,导致人体出现呕吐,腹泻,大便溏薄,伴有外感的发热头痛表现,这就情况采取芳香醒脾,化湿和胃的方法排除湿邪即可恢复。

体内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个脏腑。脾是运化吸收水液的枢纽,肺气有布散水液的功能,肾是排泄气化水液的根本,因长期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受寒饮冷导致肺脾肾脏腑失调,水液不被代谢运化停滞后就会引起湿气。脾胃是调节水液的核心脏腑,所以,水湿内停常有便溏腹泻,大便不成形的症状。每个湿邪停滞,出现大便不成形病人的体质情况不同,侧重的失调脏腑的情况亦不一样,所以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差别。列举肺脾肾失调引起大便不成形的特点,仅供参考:

①肺气不足引起的大便不成形:肺气虚多因慢性长期的劳累过度,或者感受外界的风寒损伤肺气,或饮食生冷,冰结肺部阳气,使肺气虚弱,无法宣发肃降水液,导致水湿内停,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肠道推动无力,常有大便不成形,却排便无力,伴有冒虚汗,气短乏力,胸闷痰多的表现。②脾胃虚弱引起的大便不成形:脾胃是运化水湿的关键脏腑,也是导致大便不成形的最常见的原因,长期的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水湿不化水走肠间形成便溏,腹泻,四肢乏力,头身困重,腹胀嗳气,舌淡有齿痕苔腻,脉弱软。

③肾气不足引起的大便不成形:肾位于脏腑的下部,肾气具有蒸腾温养脾胃的功能,同时,还有排泄水液的作用,肾气不足引起的水液停滞,无法温养脾胃,常引起大便不成形,以晨起腹泻为主要表现,这样的病人每天凌晨就要反复的去大便,中医称为“五更泻”伴有腰酸乏力,怕冷舌淡苔薄脉沉弱的表现。

总结
大便不成形虽然是湿气所引发,分清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外湿多与急性胃肠炎相似,内湿多因脏腑失调而产生,祛湿的方法很多,分析引起的湿气重的具体原因,才可采取针对性的调治,同时,慢性长期的大便不成形还要明确胃肠道有无器质性疾病,可经专业医生检查,通过胃肠镜排除是否存在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