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我国人口致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40岁-65岁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目前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40岁左右的患者因脑卒中就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而脑卒中又有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简单地讲,出血性是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而缺血性是血管被堵塞引起,两者都能导致中风患者的脑细胞无法正常获得血液和氧气而导致细胞死亡。
脑卒中的患者,通常会有头痛、肢体无力、麻木、瘫痪、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视力受损、双侧眼球位置不一致或凝视麻痹、瞳孔大小异常,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通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抢救,到医院后医生可以检查诊断。
医生通常可通过临床症状及查体结果作出脑卒中的初步诊断,但仍需要CT或磁共振(MRI)检查,可帮助医生鉴别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
上述检查还可提示受累脑组织大小,以及邻近区域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因为低血糖可造成类似卒中的症状,故尚需了解血糖水平。
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后,就能明确患者病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