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树莓是一种柔嫩多汁、色泽鲜艳、味道酸甜的浆果。因其富含SOD、鞣花酸、花青素等多种天然有机物质,世界粮农组织称之为“第三代水果**”、美国称之为“癌症克星”,欧洲称之为“生命之果”、“黄金水果”。
近年来,封丘县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树莓产业,建成了青堆村树莓生产基地,这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也是我省*大的树莓种植基地及全国**的树莓饮料和冻干果加工基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2008年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水果,2010年走俏上海世博会,2011年参加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全国扶贫开发十年成就展。封丘树莓产业已成为新乡产业化扶贫的典范。
日前,记者走进该村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感受青堆社员的发家致富梦。
在全国率先实现树莓产业化种植
初秋季节,封丘县留光镇青堆村村道两侧,连片的树莓枝丫仍然身披绿色。在树莓种植基地的田间,一排排水泥石桩整齐地竖立着,十几名农户正在给树莓修剪枝丫,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跃然纸上。
9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封丘县留光镇青堆村,刚走进津思味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办公楼,看到一块块金灿灿的荣誉奖牌挂在墙上。
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法人王书勤介绍说,青堆村不仅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村。2001年,时任青堆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为了尽快实现贫困农民致富,成立了留光乡新特优果业协会,先后引进果树苗木20多种进行种植,其中包括从中国林科院引进的20亩国家948星火项目的优质树莓。通过实验探索,树莓投入少、易管理、产出高,于是村两委决定将树莓种植作为主导发展产业。
起先,发展树莓种植的路子并不顺利,当地农民认识不够,种植积极性不高。王书勤当过兵,**出身的他有股执拗劲,掏出自己经营养鸡场的200 万元资金,返租村民的土地种植树莓。依托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多个研究院所,积极引进和繁育优良品种,定期邀请科技人员对种植农户进行指导,帮助农民熟练掌握种植技术。
“没有省、市扶贫办的支持,我们发展不会有这么快!先后投入科技扶贫资金200多万元,特别是2011年争取到利用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试点项目发展树莓种植,总投资1500万元,涉及4个乡(镇),10个贫困革命老区村,新增树莓种植面积近万亩。”说起省、市扶贫政策对封丘树莓产业发展的支持,王书勤如数家珍。
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树莓产业,2005年该村组建了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树莓种植户提供系统服务,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启动树莓加工产业,先后开发了树莓饮料、扩大冷冻果出口等,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增值。
对种植户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深受种植户的拥护,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合作社有1.3万多户成员,树莓种植面积达到1.2万多亩,辐射带动封丘县赵岗镇、留光镇、黄德镇等62个村庄以及周边9个市县。
同时,合作社实现了树莓亩木培育、树莓种植、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全国规模*大的树莓产业整合单位,树莓产品销售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天津、青岛等全国30余大中城市。
采访过程中,王书勤的电话不断响起。“今天山东济宁市的政府组织当地农民来参观咱的树莓种植基地,我们合作社的技术推广服务、果实回收合作,已经辐射到了郑州、开封、安阳、商丘、驻马店、南阳以及省外8个省区。”王书勤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我们计划新增30个村庄种植树莓,争取秋季以后达到2万多亩!将来还计划成立集团化公司,把树莓产业越做越大!”
覆盆子成了封丘农民的“富盆子” 带动3万农民脱贫致富
树莓学名又叫覆盆子。封丘县青堆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偏沙质土壤,良好的水质条件及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树莓种植的*佳适生区。种植树莓,成了王书勤带领全村百姓致富的道路。
“树莓是近年来封丘县特色农业冉冉升起的新星。自2002年到现在,种植面积在全国县级城市里排**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越,该村种植的树莓产量高、品质好、成熟早,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新乡市扶贫办主任贺海晨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覆盆子现在已经成为封丘县名副其实的“富盆子”。
记者在津思味公司里见到了青堆树莓合作社的老社员王勤茂。他正悠然地和几位村民聊天。60多岁的他和老伴种了3亩树莓。“以前得靠儿子养老,现在儿子还天天跟在我老两口后面挣钱哩!”王勤茂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原来,每到采摘季节,儿子、儿媳、闺女就都回家下手帮忙,一亩地能收一万零六七百元,“哪个孩儿来帮我摘我就给他一万块钱,儿子闺女都一样。在我这儿干活比他们打工强多少倍!”
“这几年好多人靠种树莓脱贫了,乡亲们种植树莓的积极性高得很!”王书勤介绍说,种植树莓投资少,回报快。我们现在有饮品、干果、果酒等配套的树莓深加工企业,老乡们不用担心树莓的价格和销售问题。
合作社老社员王本同边喝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树莓的成熟期隔一天采摘一次,合作社统一收购价,黑莓3元一斤(亩产近5000斤)、红莓6元一斤(亩产2000多斤)。树莓亩均增收8000多块,粮食作物亩均增收1000多块,留够基础粮,我种了3亩树莓,一年能挣两万多元!”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青堆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575户村民,有楼房的就有240多家,人均住房面积达50多平方米,新颖别致、修饰漂亮的小楼装点着富裕的青堆村。10多户还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到目前为止,封丘全县有近万户贫困农户种植树莓,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仅树莓产业就实现累计脱贫人数2.7万人。树莓产业已经成为封丘县扶贫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走树莓深加工研发生产之路
打造封丘“树莓王国”
红色的树莓果汁、紫色的树莓干果;瓶装的树莓酒、利乐包装的树莓饮料、精品包装的树莓礼盒……走进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厅,记者发现这里的树莓产品,比在种植园里看到的更为丰富。
在树莓饮料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现代化机器和厂房。树莓鲜果在这里经过深加工,变成了干果等附加产品。“我们目前在生产上实施的是企业标准,对质量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王书勤介绍说,从果子清洗到机械的清洗、温度的控制和杀菌到酸碱度的控制,不仅有严格的标准,还有质量控制人员把关,不合格产品不让出厂。
为形成树莓产业品牌,合作社注册了津思味商标,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树莓出口受阻,为了寻找出路,合作社与中国林科院树莓课题组合作,开始了树莓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之路2009年初,合作社进行了树莓冻干果产品的代加工生产并上市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树莓皮薄浆多,不耐储藏,2009年合作社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下,建成储量500吨集树莓冷冻、冷储为一体的树莓速冷库,当年树莓储运损失率由20%降低为2%。2010年初,由合作伙伴代加工的树莓饮料系列产品成功生产并上市,成为国内**研发上市的树莓产品,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荐产品。
2011年合作社发展实现了转折,建设了占地15亩的厂区,建成集办公、研发、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办公楼,开工建设了年产4万吨的树莓饮料生产车间。2012年初树莓饮料成功投产,成立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树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农业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王书勤介绍道,树莓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黄金水果”,风靡欧美。不说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即便在郑州、洛阳这些城市进口的树莓产品都是高价位销售,如**树莓饮料每罐售价在300元人民币左右,树莓酒更是售价千元以上。
然而根据*新统计,国际树莓原材料每年缺口400多万吨。根据中国林科院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初步统计,如果中国树莓市场开拓起来,需种植1125万亩,才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而目前中国树莓种植面积不足十万亩,而且种植分散、不成规模,树莓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树莓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树莓产业是封丘县产业化脱贫的主打产业之一,封丘的种植面积占全国一半。”封丘县县委书记李晖接受采访时,充满信心地向记者描绘心目中的“树莓王国”:2014年建成一千亩的树莓庄园,将世界所有树莓品种种进来;计划到2016年树莓基地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四万亩,实现鲜果采摘总量4.2吨,产值近3亿元;扶植工业,发展树莓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形成树莓苗木培育、树莓种植、生态旅游、产品深加工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品牌化产业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