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头母猪都贴含有芯片的耳标,电脑控制母猪体况……今天上午,投资3500万元,位于儋州蓝洋的兰洋鹏翔智能化养猪场开工建设,同时,兰洋供港生态猪养殖基地开始投产,这标志着儋州市生猪养猪产业开始“升级”,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在儋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儋州生猪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2009年生猪出栏量预计73万头,出岛量35万头,儋州已成为海南主要的出岛生猪供应地。 兰洋鹏翔养猪场,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250亩,明年4月开始投产,两年内能形成年产3万头猪苗、4万头肉猪的规模。 “这个养猪场的*大特点是自动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儋州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时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据了解,该养猪场已经订制了目前国际先进的母猪养殖芯片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每头母猪都贴含有芯片的耳标;电脑调节圈内温度,通过电脑进行精确单体饲养,调节饲料投放,控制母猪体况;电脑检测母猪发情期,选择*合适时机将母猪自动隔离,进行人工受精……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该猪场生猪成活率能在98%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到两个月,就能稳赚3500元,这样下去不到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等着赚钱了。”今天上午,兰洋镇南罗村村民饶建文站在刚投产的兰洋供港生态猪养殖基地内对记者说。 这家基地采用的建设、养殖模式为:农户划定养殖区域,由公司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兴建猪舍,建设资金由公司和农户各出一半,公司负责为农户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服务,生猪饲养周期为50至55天,养殖户在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后,公司支付给养殖户每头生猪固定利润至少35元。 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的地方,就在于它将原来农户各自建栏养殖改变为集中养殖,以村委会为单位,改“遍地开花”为集中布局,在饲料供应、疫情监控、技术指导方面将更加及时、方便,有利于发挥规模化、集约化效应。 据悉,南罗村饶建文等20户村民,每户投入2.5万元在基地内建猪舍,每批养猪100头左右,一年能养6批,每年稳赚两万余元。“由于集中养殖,每天只需10人干活就行了,村民组成互助组轮流上岗,还节省了劳力。”饶建文的帐算得很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猪肉价格批发连涨12周 商务部将适时投放储备冻肉
对于近期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29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当前国内猪肉市场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商务部将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会同相关部门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同时,指导产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
0评论2022-11-2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