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们知道了:其一,地沟油弥漫化。部分地沟油已进入超市,我们不在外面就餐,只要到超市买油,就有可能吃到地沟油。其二,一些加工厂竟然合法化。比如,天津一家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甚至还通过了QS认证。其三,检测无力化。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说,目前还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有效办法。其四,知名企业沦丧化。河北一家“食用油脂有限公司”老板说,一些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也从他们公司购油。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充满焦虑。遗憾的是,面对地沟油的猖獗,我们再次看到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推诿之风。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称,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只负责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检查,至于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监部门判断;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却表示,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如此踢皮球,地沟油怎能不猖獗?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弊端,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但是,这不代表监管部门就一定要各唱各调,互不配合。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商务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即,各部门及时通报情况,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实现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
地沟油已经形成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是谁养虎为患?是谁让加工地沟油的小作坊变成大工厂?地沟油机械化的背后,反映出监管部门监管太机械,而这种机械已经涉嫌失职、渎职。看来,对那些监管机械化的监管部门是该管一管了,也该出手惩处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