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作用有哪些
腌制肉类的必备材料
马铃薯淀粉的制作方法
马铃薯淀粉是制备培养基的主要材料。在生产或者实验中应用马铃薯淀粉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新马铃薯(土豆)洗净并挖去芽眼,削除表皮之后称重,取马铃薯200克,切成丝,在1000毫升水中煮沸15分钟~30分钟,稍冷却,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滤清液并补充水分足1000毫升!这种利用马铃薯淀粉的方法应根据需要在制种时现制现用。另外一种方法是将去皮去芽眼的马铃薯打成细浆,盛在容器中加水调匀并用四层纱布过滤2~3次,将滤液自然沉淀,沉淀结束后除去上清夜,然后,将得到的淀粉薄摊于玻璃板上干燥。*终将充分干燥的淀粉密封在容器中,这样便可在今后需要制种时随时取用。制种时称淀粉20克,加水1000毫升即可。用这种方法制取的马铃薯淀粉的营养成分几乎不受破坏。马铃薯淀粉的分类
单粒每一个淀粉粒通常只有一个脐点,环绕着脐点有无数层纹;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多面体形、也有半球形、棒槌形或梨形、少见三角形、类三角形、两面凸形、三面凸形或不规则形。脐点位于中心或一端,一至数个,明显或不明显,层纹有或无。复粒由若干分粒组成,每一个复粒淀粉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一个脐点各有层纹环绕着。淀粉粒由若干分粒相聚合而成。有2粒复合、3粒复合、4粒以上(不超过10粒)复合或10粒以上复合,复粒中的每一分粒呈多面体形,盔帽形,碗形或带有一面圆的多边形,脐点少见或不明显,层纹少见或无。半复粒在复粒淀粉粒外周又有共同的层纹将各分粒包围在内。呈类圆球形、椭圆形、梨形或扇形,脐点2个或多个、层纹明显或不明显。在鉴定时,除了注意单粒的形态之外,还应观察脐点及层纹,一般认为淀粉粒层纹的形成是由于它在生长过程中质体的周期性活动的结果,各层之间的密度及含水量各不相同,形成了环状纹理,即层纹。有时脐点偏于一边,层纹也成为偏心形同心环,淀粉的中心部分质体特别集中和密集,折光现象特别强,形成了一个点状或叉形、人字形、飞鸟形、短条形或木字形的点,即为脐点,一般一个淀粉粒只有1个脐点,但也有特殊的脐点。淀粉在烹饪中很常用,而且淀粉分为多种,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那马铃薯淀粉作用有哪些呢?除了腌制肉类的必备材料、酱料的优良增稠剂,还是糖果业的新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